本文是学习GB-T 34150-2017 印刷机械 卷筒料无溶剂复合机.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标准规定了卷筒料无溶剂复合机(以下简称无溶剂复合机)的定义、型式、基本参数、型号名称、要
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各类卷筒料(包括塑料薄膜、纸张、铝箔等)的无溶剂复合机。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4879 防锈包装
GB 5226.1—2008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3306 标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
GB/T 23821 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GB/T 24342—2009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试验规范
GB/T 28387.1—2012 印刷机械和纸加工机械的设计及结构安全规则 第1部分:
一般要求
JB/T 3090 印刷机械产品命名与型号编制方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溶剂复合机 solventless laminating machine
将无溶剂胶粘剂通过多辊转移方式涂布在一种基材上,然后将其与另一基材进行粘合的机器。
3.2
无溶剂胶粘剂 solventless adhesive
不含任何溶剂的胶粘剂,通常分为双组分胶粘剂和单组分胶粘剂两大类。
3.2.1
双组分胶粘剂 two-component adhesive
有两种组分,并通过混合发生化学反应起粘合作用的胶粘剂。
3.2.2
单组分胶粘剂 one-component adhesive
只有一种组分的胶粘剂。
GB/T 34150—2017
3.3
放卷单元 unwinding unit
将卷筒料在一定张力控制下展开并输送到后续加工处理(如涂布、复合等)的功能单元。
3.4
收卷单元 rewinding unit
将展开的料带在一定张力控制下重新卷取成为料卷的功能单元。
3.5
涂布单元 coating unit
将胶粘剂按照一定量均匀涂覆在基材表面的功能单元。
3.6
复合单元 laminating unit
通过施压将已涂覆胶粘剂的基材与另一基材粘合在一起的功能单元。
3.7
自动混胶机 automatic metering mixer
将双组分胶粘剂按照需要的比例自动进行均匀混合、并输送到无溶剂复合机涂布单元的专用装置。
3.8
自动供胶机 automatic gluer
将单组分胶粘剂按照需要的量自动输送到无溶剂复合机涂布单元的专用装置。
3.9
存胶辊 glue cylinder
涂布单元中与计量辊组合并通过两辊间侧隙提供胶粘剂暂存区域的钢辊。
3.10
计量辊 metering roller
涂布单元中从胶粘剂暂存区传递出胶液、并通过调整转速来控制出胶量的钢辊。
3.11
匀 胶 辊 distributing roller
涂布单元中从计量辊向涂布钢辊传递、并使涂胶层均匀减薄的胶辊。
3.12
涂布钢辊 coating cylinder
涂布单元中能将胶粘剂直接转移并涂覆到基材表面上的钢辊。
3.13
涂 布 胶 辊 coating rubber roller
涂布单元中与涂布钢辊一起完成将胶粘剂涂覆到基材表面上的胶辊。
3.14
复合钢辊 laminating cylinder
支撑基材并与复合胶辊一起完成两层或多层基材粘合的钢辊。
3.15
复合胶辊 laminating rubber roller
与复合钢辊一起完成基材粘合的胶辊。
3.16
背压辊 back-up roller
为复合胶辊提供支撑以减少其变形、从而使复合压力更均匀的钢辊。
GB/T 34150—2017
3.17
挡胶块 damper
在存胶辊和计量辊之间并用来调整和确定胶粘剂宽度的专用零件。
3.18
冷却辊 chilling roller
在其内部有低温循环液通过的钢辊。
3.19
供胶装置 glue applicator
涂布单元上用来支撑混胶头,并通过左右往复移动将胶粘剂横向均匀分布在计量辊和匀胶辊之间
存胶区的装置。
3.19.1
混胶头 mixing head
利用静态混合管将双组分胶均匀混合的组件。
3.20
主基材 main substrate
复合基材中表面涂覆胶粘剂的基材。
3.21
副基材 matching substrate
复合基材中表面不涂覆胶粘剂的基材。
3.22
复合膜 laminated web
经过涂胶将两层或两层以上基材经过胶粘剂粘合在一起的料带。
3.23
涂胶量 coating grammage
基材表面单位面积内涂覆的胶粘剂的多少,通常用g/m² 表示。
3.24
混配比 mixing ratio
双组分胶粘剂中两个组分在混合时的比例,通常为质量比或体积比。
3.25
涂布压力 coating pressure
在涂布钢辊、涂布胶辊和基材之间形成的接触压力,通常用线压力(kg/cm)
表示。
3.26
复合压力 laminating pressure
在复合钢辊、复合胶辊和基材之间形成的接触压力,通常用线压力(kg/cm)
表示。
3.27
计量间隙 metering gap
存胶辊与计量辊之间的侧隙。
3.28
放卷架 unwinder
放卷单元中安装或支撑料卷的支架。
GB/T 34150—2017
a)
单工位无溶剂复合机:所有放卷、收卷单元均分别采用一个料卷架的无溶剂复合机。
b)
双工位无溶剂复合机:放卷和收卷单元至少有一处采用两个料卷架的无溶剂复合机。
4.1.2 按机器一次作业复合基材的最多层数划分:
a) 两层无溶剂复合机: 一次只能进行两层基材复合的无溶剂复合机。
b) 三层无溶剂复合机: 一次最多可以进行三层基材复合的无溶剂复合机。
c) 多层无溶剂复合机: 一次可以进行三层以上基材复合的无溶剂复合机。
无溶剂复合机一般由放卷、涂布、复合和收卷等单元组成,并配备有双组分胶粘剂的自动混胶机或
单组分胶粘剂的自动供胶机等附属装置。
无溶剂复合机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基本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溶剂复合机的型号和名称应符合JB/T 3090 的规定。
5.1.1 传动系统应工作正常、运转平稳、无异常声音。
5.1.2 操作系统应灵敏可靠,执行机构动作应协调准确、无卡阻或自发性移动。
5.1.3
润滑系统应覆盖所有运转部件,润滑方式和润滑油选择应合理,润滑油加注应方便,油路应畅
通、无渗漏。
GB/T 34150—2017
5.1.4 水、气路系统的管道、阀门应密封良好,压力稳定,无渗漏现象。
5.1.5
走料应平稳,张力调节应灵敏可靠;收料应整齐,收料速度与复合速度应匹配,各导向辊应转动
灵活。
5.1.6 主要轴承的工作温升不应超过35℃。
5.1.7 无溶剂复合机噪声不应大于80 dB(A)。
主要部件的装配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主要部件的装配精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1 放卷轴和收卷轴均应有锁紧装置,防止高速转动时松动或脱落。
5.3.2 收卷摆臂在抬升位置时应有防失压脱落装置。
5.4.1
自动混胶机和自动供胶机都应具有液位或质量检测、加热保温、自动输胶、超限报警、与主机联
动等基本功能;当胶粘剂的液位或质量低于设定值时,应有提示功能和缺胶报警功能、主机并应能自动
降速或停机。
5.4.2
自动混胶机或自动供胶机中胶粘剂的实测温度与设定值的误差应在±2℃范围内。
5.4.3 供胶装置应移动平稳、左右两端限位应可靠。
5.4.4 自动混胶机的混配比的静态误差应在士2%的范围内。
5.5.1 涂胶量的控制参数应能在线输入或调节。
5.5.2 挡胶块与存胶辊和计量辊的配合处不应有漏胶的现象。
5.5.3
计量间隙应能准确调整并保持恒定。当存胶辊处于工作位置时,其与计量辊的侧隙在整个宽度
方向任何两点之差应在0.01 mm 的范围内。
GB/T 34150—2017
5.5.4
涂布钢辊和涂布胶辊之间的离合压动作应灵敏、可靠,接触压力应横向均匀,涂布压力的误差应
在±10%的范围内。
5.5.5 涂布单元应有低速运转和点动功能。
5.5.6 涂布胶辊应有停机防失压脱落装置。
5.6.1
复合钢辊和复合胶辊之间的压力在两辊端面应能分别调节;两辊横向区域的复合压力误差应在
±10%的范围内。
5.6.2 复合单元应设有调节料带横向松紧的微调机构。
5.6.3 复合胶辊应有停机防失压脱落装置。
5.7.1 无溶剂复合机的放卷单元应有自动纠偏装置或功能。
5.7.2 自动纠偏装置或功能应保证纠偏后料带的横向位置的误差在±2 mm
的范围内。
5.8.1 存胶辊、计量辊、涂布钢辊和复合钢辊的温度均应能自动控制。
5.8.2 各辊表面轴向温差应在±2℃的范围内。
5.9.1 副基材相对于主基材横向位置的最大偏移量应在2 mm 的范围内。
5.9.2 复合膜两外表面均应平整、光洁,无起泡、单边、皱折或隧道等缺陷。
5.9.3 复合膜即使在裁断后或无张力的情况下也应无明显的翘曲或卷边等现象。
5.9.4 基膜在复合后的伸长率(图文伸长率)应在2%的范围内。
5.9.5
复合膜卷端面应无渗胶、无粘黏、无窜卷现象;复合膜卷端面应整齐、端面平整度偏差应在2
mm 的范围内。
5.9.6 复合膜卷内外松紧度应一致,芯管附近应无明显变形或破损。
5.9.7 复合膜在正常复合未固化时,横向涂胶量和纵向涂胶量的误差均应在±0.1
g/m² 的范围内。
5.10.1 放卷和收卷单元的安全防护应按照 GB/T 28387. 1—2012
中5.3.5的规定。
5.10.2
人体能够接触到的所有内旋卷入部位,外露的齿轮、链轮和皮带轮等均应采用固定式防护装
置,并应符合 GB/T 28387.1—2012 中5.2.1.1的规定。
5.10.3
在导向辊和导向辊之间、导向辊和固定部件之间的内旋卷入部位应进行安全防护,通过留出最
小120 mm 的安全距离来实现;或采用符合GB/T 28387.1—2012 中5.2. 1.
1的规定的防护装置来进行 防护。
5.10.4
涂布单元各辊间的内旋卷入部位(如图1)可采用固定式或与危险动作互锁的防护装置进行防
护,并应符合 GB/T 28387.1—2012 中5.2.1.1的规定;也可采用符合GB/T 23821
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 防护。
GB/T 34150—2017
说明:
1——存胶辊;
2——计量辊;
3——匀胶辊;
style="width:5.50667in;height:5.51906in" />
A、B— 内旋卷入部位。
图 1 多辊涂布机构示意图
5.10.5 涂布单元应安装吸胶雾和排风装置。
5.10.6
复合单元各辊间的内旋卷入部位(如图2)可采用固定式或与危险动作互锁的防护装置进行防
护,并应符合 GB/T 28387.1—2012 中5.2. 1. 1的规定;也可采用符合 GB/T
23821 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 进行防护。
style="width:5.06in;height:4.22664in" />
说明:
A—— 内旋卷入部位。
图 2 复合机构示意图
GB/T 34150—2017
5.10.7 加热复合钢辊的安全防护,应符合 GB/T 28387. 1—2012 中5.2.
14的规定。
5.10.8
应对涂布机构、复合机构各辊间的闭合和脱开动作进行安全防护,并应满足下列之一
的安全
措施:
— 最大止一动速度为5 m/min;
— 与危险动作互锁的防护装置。
5.10.9 卷筒料的穿纸装置应符合 GB/T 28387. 1—2012
中5.2.3.5的规定;卷筒料的放卷和收卷单元 的安全防护应符合GB/T
28387.1—2012 中5.3.5的规定。
5.10.10
复合膜与收卷轴、收卷压辊(图3)之间的内旋卷入部位可进行固定式或与危险动作互锁的防
护装置进行安全防护,并应符合GB/T 28387.1—2012
中5.2.1.1的规定;也可采用符合 GB 23821 规 定 的最小安全距离防护。
说明:
1——收卷轴;
2——收卷压辊;
style="width:5.41321in;height:3.76588in" />
A、B——内旋卷入部位。
图 3 收卷机构示意图
5.10.11
无溶剂复合机应采用活动式防护罩及联锁装置。当打开活动式防护罩起动时,机器应只能以
最低速度(10 m/min)
运转。在运转过程中打开防护罩时,机器应自动降速至最低运转速度(10
m/min)。
5.10.12
单独设立的控制台和各功能单元的控制面板上均应设有急停开关。无溶剂复合机在任何运
动状态按下急停开关,应能停止所有的运动,并在急停开关复位前机器应不能被起动,急停开关复位动
作本身也应不能起动机器。
5.10.13
无溶剂复合机应安装故障提示报警装置,无溶剂复合机起动前声响报警装置应能发出使人听
到的声响信号。开机起动时,警报器应发出报警铃声,报警灯亮,并延时响应3
s 后方可起动。并应符 合 GB/T 28387.1—2012 中5.2.7.2的规定。
5.10.14 无溶剂复合机的起动速度不应超过10 m/min;
速度调节应为无级调速;紧急停车应平稳、
可靠。
5.10.15 无溶剂复合机应配备符合 GB/T 28387. 1—2012
中5.2.5.2规定的电源切断装置。该装置还
应带有能将电源开关锁定在"关闭"位置的锁定装置。
5.10.16 无溶剂复合机外壳或所有可能触及到的边角都应为钝角。
5.10.17 涂布单元应有安全防护门或安全拉线开关。
5.10.18 胶粘剂工作温度超过55℃的外露区域均应设有防护装置和警示标志。
5.11.1 电气系统的布线应符合 GB 5226. 1—2008 中第13章的规定。
GB/T 34150—2017
5.11.2 电气系统应工作正常、灵敏、可靠。
5.11.3 电气系统的按钮应符合 GB 5226.1—2008 中10.2的规定。
5.11.4 电气系统的指示灯和显示器应符合 GB 5226.1—2008 中10.3的规定。
5.11.5 电气系统的标记、警示标志和项目代号应符合GB 5226.1—2008
中第16章的规定。
5.11.6 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按GB 5226.1—2008 中8.2.
1的要求连接到保护联结电路上。保护联 结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 GB 5226.1—2008
中8.2.3的规定。
5.11.7 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间施加500 V
直流电压时,测得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 MΩ。
5.11.8 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联结电路之间施加1000 V 的电压约1
s,不应出现击穿放电现象。
5.12.1 外露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锈蚀、磕碰和划伤等缺陷。
5.12.2 零件非加工表面不应有凸瘤、凹陷、气孔等缺陷。
5.12.3
镀件镀层应细致、均匀,不应有明显剥落、起泡、针孔、麻点与局部无镀层等缺陷。
5.12.4
涂漆件涂层应光滑、平整;颜色、光泽应均匀一致;应无明显突出颗粒、粘附物,漆膜不应有流
挂、起泡等缺陷。
5.12.5
氧化件氧化膜应均匀致密,色泽一致,不应有未氧化的斑点、针孔、变色等缺陷。
5.12.6
焊缝应牢固、均匀,连续焊缝不应出现间断、焊瘤、弧坑、烧穿、表面气孔和裂纹等缺陷。
5.12.7
控制台、护罩等钣金件应表面平整、棱角挺直、间隙均匀、圆弧光滑,不应有凸起、凹陷和翘曲等
缺陷。
5.12.8 气路和油路的管道应排列有序,固定牢靠,不应有扭曲、折叠等缺陷。
5.13.1 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应符合GB/T 9969 的规定。
5.13.2 产品合格证的编写应符合GB/T 14436 的规定。
6.1.1 每台产品应进行不少于120 min
的空运转试验,其中以最高复合速度的30%连续运转60 min;
以最高复合速度的70%连续运转30 min; 再以最高复合速度连续运转30 min。
目视检查运转情况。
6.1.2
空运转试验后,立即用测温仪测量主要轴承的工作温度,并计算其工作温升。
主要部件的精度检测应按附录 A 进行。
6.3.1 目视并操作检查放卷轴和收卷轴锁紧装置在高速运转时的有效性。
6.3.2 目视并操作检查收卷摆臂在抬升位置时,防失压脱落装置的有效性。
6.4.1
目视并操作检查自动混胶机或自动供胶机是否具有液位或质量检测、加热保温、自动输胶功能;
GB/T 34150—2017
人为造成液位或质量低于(或高于)设定值,检查自动混胶机或自动供胶机是否有缺胶报警、超限报警的
功能,检查自动混胶机或自动供胶机报警时主机是否降速或停机。
6.4.2
在无溶剂复合机工作的任意时间,使用测温仪检测胶粘剂温度,并计算其与设定值的误差。
6.4.3 目视并操作检查供胶装置移动的平稳性,以及左、右两端限位的可靠性。
6.4.4 按照附录 B 的方法检查自动混胶机混配比的静态误差。
6.5.1 目视并操作检查涂胶量的控制参数是否能在线输入或调节。
6.5.2 无溶剂复合机运行4 h 后,目视并操作检查挡胶块的密合性。
6.5.3 无溶剂复合机运行4 h 后,采用附录 C 的方法,用塞尺检测计量间隙。
6.5.4
调整涂布钢辊和涂布胶辊的离合压装置,检查其动作的灵敏性和有效性;在横向的左、中、右三
个位置,按照附录 D
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压印线宽度偏差比率,来模拟压力误差比率。
6.5.5 目视并操作检查涂布单元是否具有低速运转和点动功能。
6.5.6 目视并操作检查涂布胶辊是否具有停机防失压装置,是否安全可靠。
6.6.1
目视并操作检查复合钢辊和复合胶辊之间的压力是否在两辊端面能分别调整,在两辊横向左、
中、右三个位置,按照附录 D 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复合压力的误差。
6.6.2
目视并操作检查基材在进入复合副之前是否具有料带横向松紧的微调机构。
6.6.3 目视并操作检查复合胶辊是否具有停机失压防脱落装置,是否安全可靠。
6.7.1
目视并操作检查无溶剂复合机的放卷单元是否具有自动纠偏装置或功能。
6.7.2 选用边缘误差小于30 mm
的基材,分别开起并调整所有纠偏装置,将无溶剂复合机的速度在 120s
内从起动速度升至最高复合速度,再在同样时间内从最高复合速度降至起动速度,分别目视并用
钢直尺测量升、降速两个不同阶段基材的横向位置的误差。
6.8.1
调整存胶辊、计量辊、涂布钢辊和复合钢辊的温度控制装置,检查其对温度控制的有效性。
6.8.2 连续运转4 h
后,用测温仪分别测量存胶辊、计量辊、涂布钢辊和复合钢辊的横向左、中、右三个
区域的温度,计算其温差。
试验条件如下:
a)
试验应在环境温度23℃士5℃,相对湿度40%~50%,没有明显震动和强电磁波干扰的场地
进行;
b) 电源电压:380(1±10%)V, 频率:50 Hz;
c) 基材宽度不应小于卷材最大宽度的90%;
d) 主基材选用定量为0.012 mm 的 PET 薄膜(共2卷,每卷长度不小于3000 m,
其中一卷白膜, 一卷相同质量和规格的印刷膜);
GB/T 34150—2017
e) 副基材选用厚度为0.020 mm 的 CPP 薄膜(与主基材长度匹配);
f) 胶粘剂选用经检验的合格定型产品。
在6.9.1的试验条件下,采用白膜,以最高复合速度连续走料2000 m,
目视走料的稳定性和牵引张
力调节的灵活可靠性。
6.9.3.1 当环境条件满足6 . 9 . 1的 a时,以最高复合速度进行双层复合试验;当环境条件不满足6 .9 . 1 的
a)时,以最高复合速度的80%进行双层复合试验,连续复合长度为2000 m。
6.9.3.2 在无溶剂复合机的升速和减速的区域,任意抽取20
m 复合膜,用钢直尺测量副基材相对于主 基材横向位置的最大偏移量。
6.9.3.3 目视检查复合膜的表面外观质量。
6.9.3.4
将复合膜在任意部位横向裁断或者在其任意局部区域取样(取样尺寸100 mm×100
mm),目
视检查样品是否有明显翘曲或卷边现象。
6.9.3.5
先测量主基材(印刷膜)的图文重复长度,再任意抽取50 m 复合膜中不同位置的10
幅 印 刷 图 文,用钢直尺分别测量其复合后的印刷图文长度,采用附录 E
的方法计算出印刷图文在复合后相对于 复合前的伸长率。
6.9.3.6
目视检查复合膜卷端面是否有渗透、粘黏、窜卷现象。并用钢直尺检测复合膜卷端面平整度
偏差。
6.9.3.7
目视整卷复合膜卷内外松紧度,芯管附近是否有明显的变形或破损。
6.9.3.8 在复合收卷后,立即按照附录 F
的方法,检查横向和纵向涂胶量。
6.10.1 目视检查卷筒料放卷和收卷单元的安全防护。
6.10.2
目视检查人体能够接触到的内旋卷入部位和外露传动部件的安全防护装置的有效性。
6.10.3
目视检查导向辊和导向辊之间、导向辊和固定部件之间的安全防护或用钢直尺测量最小安全
距离。
6.10.4
目视检查涂布单元各辊间的内旋卷入部位的安全防护或用钢直尺测量最小安全距离。
6.10.5 目视并操作检查吸胶雾装置和排风装置的有效性。
6.10.6
目视检查复合机构的内旋卷入部位的安全防护或用钢直尺测量最小安全距离。
6.10.7 目视检查加热复合钢辊的安全防护。
6.10.8
目视并操作检查涂布机构、复合机构各辊间的闭合和脱开动作的安全防护。
6.10.9 目视检查卷筒料穿料装置、放卷和收卷单元的安全防护。
6.10.10
目视检查复合膜与收卷轴、收卷压辊(图3)之间内旋卷入部位的安全防护或用钢直尺测量最
小安全距离。
6.10.11 目视并操作检查无溶剂复合机活动式防护罩及联锁装置的有效性。
6.10.12
目视检查各单独设立的控制台和各功能单元的控制面板上是否设有急停开关,并操作检查急
停开关的有效性。
6.10.13
人为造成无溶剂复合机的故障,检查故障提示报警装置的有效性;目视并操作检查开机起动
报警系统的有效性,并用秒表检查延时响应时间。
GB/T 34150—2017
6.10.14
用测速表检查无溶剂复合机的起动速度,并操作检查无级调速的可靠性和紧急停车的平
稳性。
6.10.15 目视并操作检查电源切断装置。
6.10.16 目视检查无溶剂复合机外壳及所有可触及到的边角的安全性。
6.10.17
检查涂布单元是否具有安全防护门或安全拉线开关,并操作检查其有效性。
6.10.18
目视检查工作温度超过55℃胶粘剂的外露区域是否有防护装置和警示标志。
6.11.1 切断电源,按照GB 5226. 1—2008
中第13章的要求,目视检查电气系统布线等情况。
6.11.2
在无溶剂复合机处于停止状态以及运行到80%最高复合速度时,反复进行起动、停止操作不少
于5次,检查电气系统工作状况。
6.11.3 按 照GB 5226. 1—2008 中10.2的要求,检查电气系统的按钮。
6.11.4 按 照GB 5226. 1—2008
中10.3的要求,检查电气系统的指示灯和显示器。
6.11.5 按 照GB 5226.1—2008
中第16章的要求,检查电气系统的标记、警示标志和项目代号。
6.11.6 按 照GB 5226. 1—2008 中18.2.2和GB/T 24342—2009
中6.2的要求,检查保护联结电路的连 续性。
6.11.7 按 照GB 5226. 1—2008 中18.3的试验方法,检查绝缘电阻。
6.11.8 按 照GB 5226. 1—2008中18.4的试验方法,进行耐压试验。
目视检查无溶剂复合机的外观质量。
噪声测量应在环境噪声不大于60 dB(A)
的场地进行。开起无溶剂复合机所有噪声源,以最高复合
速度空运转时,用普通声级计测量无溶剂复合机四周的 A
声级噪声。噪声测量点距地面高度为1.5 m, 距无溶剂复合机四周外轮廓线1 m,
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宜为2 m±0.5m (如图4所示),图示测量点为参
考点,可根据测量轨迹长短增加或减少测量点,测量点还应包括一个循环噪声的最大点
i;无溶剂复合
机的噪声以各测量点噪声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
style="width:5.92675in;height:3.74362in" />
说明:
1——无溶剂复合机的外轮廓线;
2——测量点轨迹线;
4——循环噪声的最大点i。
图 4 噪声测量点位置示意图
GB/T 34150—2017
7.1.1 每台产品应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7.1.2
每台产品应按5.1.1~5.1.6、5.2~5.12的规定进行检验。若有一项不合格,该产品为不合格
产品。
7.1.3
每批产品抽一台应按5.1.7、5.13的规定进行检验。若有一项不合格,应再抽两台进行检验;再不
合格,则应对该批产品逐台进行检验。
7.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首台或者从首批或生产批中抽一台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和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
b) 正式生产中,如材料、工艺、结构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一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d) 连续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发生较大差异时。
7.2.2 型式检验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全部内容进行。
8.1.1 每台产品应在明显部位固定标牌,标牌应符合GB/T 13306 的规定。
8.1.2 对易造成人体伤害的位置应设置符合GB 2894
的安全标志。如:当心触电、注意安全、当心机械
伤人、当心烫伤等标志。
8.1.3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191
的规定。凡需单件起吊的和重心明显偏离中心的包装件,
应标注"由此起吊"和"重心"的标志。
8.1.4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应符合 GB/T 6388 的规定。
8.2.1 产品包装应符合GB/T 13384 的规定。
8.2.2 产品装箱前,备件、附件的外露加工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且应符合 GB/T
4879 的规定。
8.2.3 每台产品出厂时应附有下列文件:
a) 产品合格证;
b) 使用说明书;
c) 装箱单(含总装箱单和分装箱单)。
产品在运输起吊时,应按包装箱外壁箱面的标志稳起轻放,防止碰撞。
GB/T 34150—2017
8.4.1
产品包装箱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室外贮存时应有防雨措施。
8.4.2
贮存期超过一年应在出厂前进行开箱检验,若包装损坏影响产品出厂时应更换包装。
GB/T 34150—2017
(规范性附录)
装配精度检测
装配精度检测方法见表 A.1。
表 A.1 装配精度检测方法
|
|
|
|
---|---|---|---|
|
|
|
|
|
|||
|
|
1 B C
|
|
GB/T 34150—2017
(规范性附录)
自动混胶机混配比的检测
B.1 准备两个清洁的透明玻璃容器(容积分别不小于2 L),
称量其各自的质量。
B.2 将选定的双组分胶粘剂(分别简称a 胶 和 b
胶)放入待检测的自动混胶机的两个储胶桶中。
B.3
按照双组分胶粘剂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自动混胶机的相关部件进行预热,直到各点温度达到设
定值。
B.4 按照说明书中要求的混配比选取 a 胶 和b 胶的输入值。
B.5 使用混胶机的"单动"功能,分别由混胶机的齿轮泵将a 胶 和 b
胶输送至预先准备的容器中。
B.6 用电子秤(精度0.001 g) 分别称量 a 胶 和 b 胶的质量:m。和 mb
B.7 计算 a 胶 和 b 胶的质量比 ma:m,=100:(ma/m,×100)
此检测结果即为自动混胶机的静态混配比。
注: 在实际生产中,双组分胶粘剂的混配比通常使用的是指其两个组分胶粘剂的质量比
GB/T 34150—2017
(规范性附录)
计量间隙检测
C.1 计量工具:塞尺一套(规格为0.02 mm ~0.5 mm、级差为0.01 mm)。
C.2 将存胶辊和计量辊表面进行充分的清洁处理,并将存胶辊移动至工作位置。
C.3
在检测前,应先将无溶剂复合机上各辊筒加热到工作温度后,再进行计量间隙的测量。
C.4 用不同厚度的塞尺插入两辊之间的侧隙内,某区域能插入的塞尺最大厚度(D)
即是该区域两辊的
侧隙值。
注:最大厚度(D) 确定方法是:厚度为 D 的塞尺能插进,而厚度为 D+0.01mm
的塞尺则不能插进。
C.5
在两辊横向(轴向)上均匀选择并检测至少5点,可得到5个侧隙数值,其最小的侧隙值就是计量
间隙。
注:计量间隙是指存胶辊和计量辊之间的侧隙。
C.6 运转4 h
后,检测无溶剂复合机的稳定性时,应先停机并立即对相应辊筒表面清洁后,再进行计量
间隙的检测。
GB/T 34150—2017
(规范性附录)
接触压力一致性检测
D.1 检测工具:
a) 精度为0.5 mm 的钢直尺1把;
b) 宽度50 mm
左右的白色复印纸和蓝色复写纸各3条,并分别将其叠合在一起。
D.2
在无溶剂复合机上选定需要检测的钢辊和胶辊,先检查并确认其离合压动作的有效性,再将其置
于离压状态。
D.3
将三组白纸/复写纸纸条分别插入两辊之间横向(轴向)的左、中、右三个区段的适当位置。
D.4
利用无溶剂复合机上的气压系统,给两辊施加适当的压力并使其处于合压状态。
D.5
利用无溶剂复合机上的离压系统使两辊分开,并抽出左、中、右区域的三个纸条。
D.6 用钢直尺分别检测白纸上的蓝色压痕的宽度(称为接触宽度,mm),
分别记录W,,i=1,2,3。
D.7 计算接触宽度的平均值W,W=(W₁+W₂+W₃)/3。
D.8 计算各区域接触压力的偏差 E;,E;=(W;-W)/W×100%,i=1,2,3。
注
: 接触压力指无溶剂复合机上任意一对钢辊和胶辊之间的接触压力。在标准中,用接触宽度(mm)
来模拟表示接
触压力的大小,而一致性用接触宽度的偏差(%)来表示。
GB/T 34150—2017
(规范性附录)
图文伸长率检测
E. 1 检测工具:精度为0.5 mm
的钢直尺1把(其最大测量长度不小于待检测的印刷图文长度)。
E.2
将待复合的印刷料卷展开,选定任意10幅连续的印刷图文,从1至10进行编号,并做好标记。
E.3 在无张力条件下,用钢直尺分别测量各印刷图文的长度,分别用l(i=1,2,
…,10) 记录。
E.4
将印刷料卷重新复卷,然后按照正常生产要求在无溶剂复合机上进行复合,并将复合料卷按照胶
粘剂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固化。
E.5
在固化后重新展开料卷,在无张力条件下,对上述10幅印刷图文的长度用同一钢直尺再次进行测
量,分别用L;(i=1,2, …,10)。
E.6 计算每幅印刷图文的伸长率E;,E,=(L;-L)/L×100%,i=1,2, …,10。
GB/T 34150—2017
(规范性附录)
涂胶量检测
F. 1 涂胶量的检测
F. 1. 1 检测工具:精度0.001 g 电子秤。
F. 1.2 用厚度为12 μm 两卷相同质量的 PET 膜进行复合。
F.1.3 从复合膜中任意裁取100 mm×100 mm 的样块。
F. 1.4 用精度0.001 g 电子秤称出此样块的质量m₁。
F. 1.5 在复合膜未固化前,用醋酸乙酯将样块两层 PET
膜之间的胶粘剂充分清洗并擦拭干净。
F. 1.6 用同一 电子秤称出此两 PET 样块的质量 m₂。
F. 1.7 计算涂胶量:C=(m₁-m2)×100(g/m²)。
此涂胶量 C 即为样块局部的涂胶量。
F.2 横向涂胶量均匀性的检测
F.2. 1 用厚度为12 μm 两卷相同质量的 PET 膜进行复合。
F.2.2 在复合膜中任意横向位置上,于左、中、右3个区域分别裁取100 mm×100
mm 的样块。
F.2.3 用 F. 1 所述方法分别测量左、中、右3个区域的涂胶量,分别用C₁ 、C₂
和 C₃ 表示。
F.2.4 计算平均涂胶量和各区域涂胶量的偏差:
平均涂胶量C=(C₁+C₂+Ca)/3;
各区域涂胶量偏差△C;=C;-C(i=1,2,3); 或
各区域涂胶量偏差比△C;=(C;-C)/C(i=1,2,3)
F.2.5 由偏差或偏差比判定横向涂胶量的均匀性。
F.3 纵向涂胶量均匀性的检测
F.3. 1 用厚度为12 μm 两卷相同质量的 PET 膜进行复合。
F.3.2 任意截取长度不小于30 m 的复合膜1段。
F.3.3
在复合膜长度方向的前端、中部、和末端不同区域上,分别选定3个不同的断面,可分别用
a、b
和 c 表示。
F.3.4 用 F. 1 所述方法分别测量 a、b 和 c3 个断面的平均涂胶量,分别用
Ca 、C 和 C。表示。
F.3.5 计算平均涂胶量和各断面涂胶量偏差:
平均涂胶量C=(C,+C₁+C.)/3;
各区域涂胶量偏差△C;=C,-C(i=a,b,c); 或
各区域涂胶量偏差比△C;=(C;-C)/C(i=a,b,c)
F.3.6 由偏差或偏差比判定纵向涂胶量的均匀性。
注:如果选定的断面对应不同的无溶剂复合机的速度,就可判定无溶剂复合机在不同速度状况下涂胶的均匀性。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4150-2017 印刷机械 卷筒料无溶剂复合机. 进一步学习